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人民日报】风起闽江口 引潮逐浪高

文/人民日报记者 钟自炜


  三山凌峙,闽海奔流。风起闽江口,一片800平方公里的新区正成为引潮逐浪的建设热土。


  2015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福州新区。由此,国家级新区、中国自贸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四区叠加”的独特优势,让福州新区成为多区叠加的重点区域。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向福州走来。


  引资:突出项目带动,发展恰逢其时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若把福州新区这片广阔平台看做浩瀚海洋,纷至沓来的投资项目恰如注入活力浪潮的奔腾百川。


  福州新区由规划走向实践,需要实实在在的项目和产业做支撑。“把发展重心和着力点放在扩大有效投资上,解决好‘投什么、怎么投、谁来投’的问题,培育新的投资热点和增长点,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中的关键作用;突出项目带动,持续引进和组织实施一批具有支撑性、引领性、标志性的大项目,以增量带存量,努力实现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表示。


  蓝图已绘,只欠东风:“东进南下、沿江向海”的福州优势独特、基础良好、潜力巨大。看区位条件,福州新区面向祖国宝岛台湾,连接全球,在对台合作、对外开放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看产业基础,新区拥有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0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园区,形成了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八大重点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福州市的50%以上;看人文资源,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区吸引了大量居民扎根兴业,将为项目建设、产城联动提供强劲支撑。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加快推进产业项目,福州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样争分夺秒。目前,连接乌龙江两岸的道庆州过江通道获得批复,纵贯福州沿海区域的滨海大通道正在加快建设,轨道交通6号线已展开前期工作,将打造成福州新区的交通枢纽。今年下半年,长乐国际机场二期扩能主体工程可望竣工,地铁1号线南线已于去年12月30日试通车……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多点开花,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现代化复合交通走廊正加快形成,福州新区辐射中西部地区、沟通祖国宝岛台湾的快速主通道已现雏形。


  “走出去、请进来”,开放福州再扬帆:2015年年底,福州组团赴港澳开展招商推介活动,举办两场福州新区、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推介会,对接合作项目75项、总投资1014亿元。在2015年年初举办的重大建设项目融资对接签约活动,促成15家银行与21个项目业主单位达成融资金额113亿元。


  铆住重点、多管发力,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在南翼,福清核电快马加鞭,1号、2号机组已并网发电,6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达到450亿千瓦时。丙烯丙烷精馏塔顺利建设,年产80万吨的中景石化聚丙烯项目有望今年建成投产;在北翼,罗源湾畔的宝钢德盛不锈钢公司内,世界一流、全球首条四机架轧酸连线的不锈钢生产线正在做投产前的紧张调试;总投资400亿元的申远聚酰胺一体化项目,总投资200亿元的神华煤港电一体化项目等“大块头”也在稳步推进。


  海纳百川、内外并重,2015年福州新区交出漂亮成绩单。全年安排336项重点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446.3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5.11%,确保新区固投超过2000亿元。全年全市新对接“三维”项目共503项,总投资3968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央企29项,总投资598亿元。


 引智:强化高端引领,争当转型升级“领头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区招商引资的加速推进,并不意味着不设标准、只重数量。事实上,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是福州新区始终坚持的发展主攻方向。”福州市新区办有关负责人葛根旺说,正是对源头活水的严格筛选,迎来全区产业的朝气蓬勃。


  走近福州马尾,新兴“智造”的物联网产业生机勃勃,2015年9月,福州新区被正式授牌成为全国第四个,也是福建唯一的国家级物联网园区。


舞台搭起,物联网产业成为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为企业带来二次发展新机遇:园区内新大陆公司自主研发了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开辟了食品安全溯源的“新大陆”;去年,华德赛计算机、冠林科技、福光数码等14家企业获得物联网扶持资金,实达电脑“建行新一代核心项目所需xpe终端”等项目获得省外大型招投标项目中标奖励金239.7万元。截至目前,全区物联网企业共计50家,2015年总产值达514亿元。


  滴水窥海,方兴未艾的物联网产业正是福州新区高位发力的一个缩影。既要数量更要质量,新区确保发展步伐既快又稳。


  引资更引智,高新产业加速集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万润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生产项目顺利落户,已开始从小批量试制生产转向规模生产。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新能源车辆制造产业项目亦在积极对接,预计一期投资5亿元,占地约200亩。


  引资更引智,转型升级稳步迈进。“我们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实施制造装备的智能化升级。”马尾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马尾共指导20个项目申报市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计划,上润精密、飞毛腿、东南造船厂等5个项目更进入省级智能制造项目库。


  引资更引智,高端规划强化引领。抓紧推进《福州新区发展规划》《福州新区2049: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完善和报批工作。加快编制《福州新区总体规划(2015—2030)》,启动新区专项规划、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区城市设计等的研究编制工作。加快“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强化新区规划立法。


  引资更引智,先行先试政策不断释放。沟通对接,2015年11月5日,福建给予新区13个方面、36条的具体支持政策正式出台,政策利好吸引着跃跃欲试的海内外投资者;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新区开发;强化服务保障,建立完善各级“福州新区重点项目服务窗口”,推行“5+ X”审批会商等工作机制,促进新区项目审批、管理方式更加优化简化。


  引链:“造链”“补链”“强链”,绘就产业链全景图


  2015年10月11日,总投资300亿元的京东方8.5代面板项目在福州福清正式动建。这是福州新区获批后动建的首个重大产业项目,也是迄今为止福州市电子信息产业中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


  如此“大块头”自然引人注目,但在福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林端雄看来,这个项目对于福州新区却远非一笔投资那么简单。


  “2015年福州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超千亿元。然而审视这一产业,发展却碰到了瓶颈。”林端雄说,长期以来,“缺芯少屏”的瓶颈制约着产业的提升发展。“芯”是芯片,“屏”就是显示屏,这都属于“微笑曲线”的顶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福建在这方面恰恰欠缺。


  看清短板,京东方的落地动建,恰是补齐产业缺口、壮大产业链条的一剂良方。


  “2005年,京东方自主建设的第五代面板项目投产,填补了中国大陆液晶显示产业的空白。10年来,京东方专利累计超过4万件,成长为中国及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龙头企业。”京东方项目负责人韩卫伟介绍,“此次动建的8.5代面板项目,是全球第四条生产线,能够覆盖所有电子产品的液晶面板,将填补福州乃至华南电子信息产业液晶面板的行业空白。”


  更令人期待的,是围绕京东方项目所潜在的产业链。“以京东方为核心,将带动偏光片等上游产业及电脑、电视机等下游产业,突破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缺乏强大上游企业的瓶颈,产生1+1>2的产业集聚效应,拉动庞大的上下游配套投资。”韩卫伟表示,目前已有10余家企业跟随京东方就近配套,拉动上下游投资700多亿元。未来,这里将是集研发制造于一体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全球为数不多的“石英砂进去,电视整机出来”的高端制造中心。


  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这样的“组合拳”在福州新区遍地开花。坚持做优存量、做大增量,依据“产业链全景图”,福州在新区发展中有针对性地“造链”“补链”“强链”,既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加大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改造力度,促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江阴半岛上,年产80万吨的中景石化聚丙烯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它连同另外4个总投资550亿元的大型化工项目,引领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崛起;罗源湾内,总投资400亿元、全球最大的己内酰胺项目巍然矗立,该项目将与长乐千亿级纺织化纤业互为联动……以大项目、好项目为支点,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核心环节和缺失项目,福州引进一批体量大、关联度高的重点项目,强化产业集聚、推进产业提升。


  引导经济奔向“绿富美”,带动产业走向“高大上”。如今,福州已初步形成液晶显示、汽车、化纤聚合纺纱等5个产业链,700多家重点企业相互关联配套,产业链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四成以上。未来,福州还将加快打造产业升级版,确保到2018年建成6个以上千亿元产业集群。


分享到:0
CopyRight@ 2014  新大陆科技集团公司  闽ICP备B2-20050028号  技术支持:一九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