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福州晚报】福州自贸片区企业数量“井喷”

秋天是挂果的季节。秋分过后,我们走在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的热土上,仿佛能闻到果子的清香。


2015年4月21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福州片区也正式接下“自由贸易试验”的“火炬”,接下了国家赋予的“特殊使命”——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出对台经济合作和“海丝”建设,努力把福州片区建设成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之下,以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以开放聚合全球资源,以协同促进共同发展,福州自贸片区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交出了自己的阶段性答卷。 ■记者 张旭/文 陈建国/摄


体制机制创新

企业收获改革红利


进口商品的税收没有变化,但自贸试验区商店出售的商品价格却下降了;贸易监管政策没有变化,但制度创新后,货物通关时间平均缩短2天至3天,节约物流成本10%左右……这些变化显示,创新不仅靠政策,更要靠好的制度。以往期望通过土地、税收优惠及出口便利提供更低生产成本的时代已过去,现在是需要通过改革释放更多市场自由,提高市场效率的时候了。


如果说一年多以前,人们期待的是国家在自贸试验区中推出更多的优惠政策,那么在今天,许多人已深刻感受到了制度创新带来的“改革红利”,自贸片区内注册企业数井喷就可见一斑。


截至2016年9月18日,福州片区新增注册企业19167户,注册资本2563亿元,注册亿元以上企业449户;挂牌第1年新增企业数居福建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之首,新增企业运营率达31.44%;引进德国EDEKA、美国COSTCO、阿里一达通等一批世界知名企业。


数字的背后,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富有创新意识的体制机制,在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的道路上首当其冲的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福州自贸片区在全国率先实行“一表申报、一口受理、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创新实施“就近登记、全城通办”的便捷准入模式,核发全国首批电子营业执照,推行“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简化注销流程”等18项商事制度改革。同时,推进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截至2016年9月18日,新增外资企业587户、注册资本196亿元人民币。


海关、国检累计出台了39项贸易监管创新制度,仅“改革原产地签证管理”实施凭企业声明直接签证、属地备案多点通签模式,使企业产品备案从2个~3个工作日缩短到当场办结,共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51553份,节约企业签证时间逾5万个小时。


此外,自贸片区内实行扁平化审批体制,福州片区综合服务大厅设立77个窗口,入驻35个部门,拓展便民服务功能。同时,梳理并公布了420项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办事指南,对审批全流程逐环节逐岗位进行监督,实施申请人动态评议制度,创新建设项目“一口受理”审批机制,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32个工作日。


福州片区挂牌一年来,在复制上海自贸试验区35项改革试点经验的同时,已在投资、通关、金融、税务、监管等多个领域推出7批体制创新举措77项,经第三方机构毕马威评估,属全国首创的有22项。其中“‘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简化CEPA以及ECFA项下货物进口原产地证书提交需求”2项创新举措已在全国复制推广。


从扩大开放到功能拓展,从开启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到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福州自贸片区的成绩有目共睹。


产业转型升级

新业态新经济腾云而起


当前,融资租赁、飞机制造、跨境电商、汽车平行进口等高端业态,已经成为福州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野马飞机作为一款纯澳大利亚血统、动感十足的轻型运动飞机,用于教学飞行、交通飞行、娱乐飞行均发挥出色。”澳大利亚荣誉飞行员欧文·扎普这样评价野马飞机。下个月,位于福清的福建野马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首架野马飞机即将下线。


除了野马公司,福建通航多功能航空产业园正打造以整机制造为核心,以飞机交易、飞机维修、航空物流、航空金融等为配套的产业集群。而与之不远处的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也在这一年多时间里蓬勃发展。借助自贸区政策“溢出效应”,福州自贸片区正推进江阴港中景石化、建滔化工、闽海化工等大型化工项目保税仓库建设,构建大宗石化商品大进大出通道,对接服务千亿级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崛起。


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作为改革试验田,金融创新探索更是自贸试验区的题中之义。目前,福州自贸片区成功推出首批28个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案例,形成了金融机构集聚、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的良好发展格局。截至7月末,福州自贸片区内金融及类金融企业达1181家。不少企业从中受益良多,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截至7月末,区内本外币存款余额541.99亿元,贷款余额389.91亿元,比挂牌前分别增长134.3%、194.3%。


产业转型升级的足迹在福州自贸片区分外清晰,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智造”型企业发展更是一日千里。科立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两岸先端材料研发合作中心,成功研发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菌超薄玻璃,打破了美国的垄断;华映显示通过工信部审核,荣获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新大陆携手台湾科研机构,成功研发全球首枚二维码解码芯片……


技术领先的背后也离不开科技链的保障,福州自贸片区内建设有先进制造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依托福建省质检院,建设福州片区两岸先进制造业技术服务中心,已建成实验室面积近4万平方米,为60类2000多种产品提供5200多条标准认证服务,以“一次检测、全球通行”支撑区内先进制造业发展。


与此同时,更多的中国企业也借着福州自贸片区的东风,真正走出国门,扬帆出海助力丝路经济。


在今年的厦门投洽会上,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与马来西亚皆富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在马来西亚建设占地6.2万亩的产业合作基地,项目总投资约32.9亿元人民币,基地分布在马来西亚柔佛州、槟城、大马半岛等重要水产区。其中,首期2400亩虾类养殖基地已在柔佛州动建,第二期6000亩基地正在规划,将开展远洋捕捞、水产养殖、渔业码头、仓储物流等方面合作。此外,越南、柬埔寨和缅甸分中心正积极筹备,宏东渔业在毛里塔尼亚建设我国境外投资规模最大的远洋渔业基地,截至6月份总产值超1亿美元。


对台先行先试

推动两岸经济共融发展


“我们在自贸区成立服务台湾青年的众创空间,就是希望让台湾创业青年更好地享受到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在大陆建立一个创新创业的摇篮。”自贸区两岸众创·优空间负责人蒋淑容说,首批40家企业已经入驻办公,预计年底将增加到100家企业。


除了两岸众创·优空间,85个项目已签约入驻面积1.2万平方米的台商创业园,23家台湾文创企业已入驻“左营·佐赢”园区……台商在福州自贸片区扎根,得益于福州自贸片区设立台企直通车,为台企入驻提供一站式的便利化服务。


同时,为推动两岸众创平台建设,福州自贸片区打造三个“3”模式:“共创”模式(3个平台——政策落地平台+对接创投平台+融合创新平台),“聚创”模式(3项服务——人才建设服务+创业交流服务+信息共享服务),“助创”模式(3重辅助——两岸创业+注册企业跨境贸易创新+媒体资源),为海峡两岸创业团队提供创业生态圈。


自贸试验区成立一年多来,福州片区内的两岸经济交流更加密切。福州自贸片区推出“建立对台原产地证书核查机制”等5项对台贸易便利化的创新举措,率先实施对台“源头管理、口岸验放”模式,率先采信台湾检验结果,2015年台湾食品进口增长了28.3%。


两岸金融合作也在这一年迈上新台阶。4家台资银行落户福州,全国5家台资保险公司中有4家在福州市设立保险机构,数量居省会城市首位;两岸征信合作实现新突破,区内14家商业银行开通台企台胞在台湾地区信用记录查询业务。


同时,福州自贸片区持续推动对台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推动两岸人员往来更加便捷。海峡联合骨科医院、琅岐三江口医院、两岸文化创意园等200多项对台服务业项目落地,成功开通大陆第二条对台邮件总包水路中转全球航线。


全国率先启用电子台胞证,率先签发非闽户籍居民“一次有效往来台湾通行证”,率先实行在福州外省居民免于提交暂住证即可办理赴台旅游通行证等政策,加快闽江马尾对台综合客运码头建设,将缩短两马单程航线近一半时间。


以开放促改革,改革则带来了无穷的市场活力,星罗棋布、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新企业从福州自贸片区出发走向新繁荣。


这样一个新繁荣年代,已经在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露出了曙光,它的创新与活力,如水银泻地,洋溢在31.26平方公里的热土上。


分享到:0
CopyRight@ 2014  新大陆科技集团公司  闽ICP备B2-20050028号  技术支持:一九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