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转自央视网5月30日报道——
央视网消息(记者 黄钰姣)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持续发挥博士后在促进产学研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近日,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邀请中央和省级有关媒体,走进多个福建博士后站点开展实地采访,探访福建省博士后站点相关赛道领域的研究成果。
在福泉高速上,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大陆”)研发的雷视融合检测器化身高速公路上的“智慧电子眼”,实时对车流动态、车辆行驶轨迹、违规行为进行监测。
“雷视融合检测器已完成在福泉试点场景的初步验证,在今年4月份的统计中,雷视融合检测器对机动车逆行、非机动车闯入以及违停事件的检测准确率均达98%以上,但是其在雨天情境下对道路遗撒物检测效果还有待提升。”新大陆在站博士后黄响说。
维修人员正在对雷视融合检测器进行调试
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转化路径,通常需要经历漫长的技术迭代周期,其间需跨越诸多现实挑战。这一转化过程不仅是雷视融合检测器产业化应用的必经之路,也是新大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24年来持续探索的命题。
翻开新大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成绩单”,一串数据跃然纸上:新大陆拥有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在人工智能领域,图像算法和边缘智能取得重大突破,人脸活体算法排名CVPR竞赛全球第四;支付技术处于全球领先,POS设备出货量排名世界前列……多年来,新大陆深耕实业,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核心,采用“企业出题、博士后答题”科研模式,着力推动一系列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
新大陆工作人员在冬奥村调试支持数字人民币的POS设备
“新大陆研发体系包含研究与技术开发。开发立足企业当下需求,由新大陆技术部门保障产品迭代,而研究着眼长远布局,通过博士后工作站的技术探索,构筑企业未来竞争优势。”新大陆科技集团创新发展中心常务副总经理林林说。
新大陆与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构建了常态化对接机制,实施以季度为周期的KPI考核体系,设定阶段性成果提升目标,借助量化指标驱动博士后团队不断优化技术方案,使其成为推动关键技术演进的重要支撑力量。
“我曾在高校从事科研工作,后来加入新大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两段经历促使我从专注理论研究的学术思维,转向以产品落地为导向的研发模式。在新大陆工作期间,我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从技术可行性角度切入开展各项研究。这种研究方式,使我的科研方向更加清晰,也为我攻克技术难题增添动力。”黄响说。
黄响(右一)正与同事在讨论科研进展
新大陆采用动态调整机制跟踪研究进展,在方向选择、研究方法、团队协作等方面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引导和支持,提升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不断推动产业化前景好的项目团队落地,持续为新大陆技术赋能。
作为数字化领军企业,新大陆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年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总收入近10%。有国家有效专利700项,国外有效专利14项,软件著作权1000多项,另有在申请中专利500余项,填补了多项国家技术空白。
下一步,新大陆将以服务数字中国战略为使命,着力提升博士后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博士后从进站、培养到出站的全过程管理服务制度,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持续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