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经济快报 “壳”资源别再流失  记者 吴蔚 03.10.27

作为我省上市公司“新大陆”老总的胡钢,非常关心我省上市公司的情况,在“两会”期间,他提出了《成立福建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领导小组,推动福建产业经济发展》的提案,胡钢委员呼吁,别再让我省的“壳”资源流失。

“壳”资源正在流失

胡钢告诉记者,我省是全国最早进入证券市场的省份之一,至2002年12月,上市公司共有43家。近年来大约43%的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发生了变化,其中大部分是由外地企业入主控股,新控股股东将原有主营业务剥离,注入新的资产。有的虽然名称以及注册地未变更,但注入的新资产在福建以外运营;有的将公司注册地迁往外地,无形中减少了福建上市公司的“壳”数量。

据了解,现在省外股东控股的上市公司有福州大通、新宇软件、东百集团、雄震集团、实达电脑、福建三农、ST天宇;注册地已外迁的有运盛实业、天香集团、利嘉股份、ST海洋、ST九州已退市。胡钢认为,这些变化造成了上市公司“壳”资源流失,同时还影响到企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由此.客观上可能造成我省税源流失、资本市场筹资功能减弱、产业发展严重受损的后果。

 优化配置“壳”资源

    胡钢提出,我省缺少对上市公司的中长期规划,应尽快成立我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领导小组,把对我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消极监管转向积极扶持,杜绝资本炒作,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实质性资产重组,推动主业发展,防止“壳”资源流失。同时,政府应当制定一套与企业兼并重组有关的政策体系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立法上规范和促进企业资产重组行为,并协调和保护重组中的债权人、职工和出资人合法权益。

    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是我省经济的亮点。胡钢认为,在目前外资参与国企改革的相关政策尚不十分明确的情况下,应该优先鼓励本省目前发展状况好、公司治理结构好的民营企业参与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特别是要发挥己经上市的民营企业的作用,推动优质国有资产向上市公司集聚。

    胡钢建议,加大对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力度,应该采用股权转让、资产置换、资产剥离、收购兼并、并壳让壳等多种形式,果断地将自身产业层次低,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嫁接到发展前景好的产业上去,以降低这些产业发展资金的融资成本,实现“壳”资源的优化配置。

CopyRight@ 2014  新大陆科技集团公司  闽B2-20050028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8-14 09: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