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胡钢,中国“第三届科技实业家创业奖”金奖得主,福建新大陆集团总裁。去年8月,应邀参加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是与会的13位企业界代表之一。
哲学是开启企业成功之门的钥匙
记者:思维是否富有创新,往往决定成功与否。从哲学角度研究企业的发展思路很重要,也很有意思。
胡钢:这个命题好,它属于决策论的范畴,更是很深的哲学课题。
记者:科技和体制能否创新,关键看思维有否创造性。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胡钢:当然。思维是行动的指南。思维创新直接影响企业战略决策、制度创新和管理完善。
记者:因此,企业家要多研究哲学,这是开启企业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总结失败大有裨益
记者:办企业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你是怎么做的?
胡钢:十多年前创办公司时,我曾认真研究过国内外成功的企业,发现有的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己难以企及;有的经验,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总之,成功企业的核心“要素”,别人很难学到家。而不成功的企业,其失败的教训却往往带有普遍性。
记者:这是逆向思维。失败教训研究透了,成功的成分就多了。
胡钢:是的。我明知道办实业很苦,却还是死心踏地走这条路。早期IT企业坚持下来的不多,其原因是单纯的商贸难以维持。一定要有自己的名牌产品才能打持久战。这是总结失败得来的。
1998年,有一个在全国有相当影响的企业集团轰然倒下,新大陆开了专题研讨会,从中找出企业发展不同时期带有规律性的“陷阱”。譬如,初战告捷的企业很容易产生“暴发户”心理,在战略决策上急躁冒进,盲目扩张,结果“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还有的企业基础工作不扎实,跟不上发展,导致管理平台失控……这些教训后来成为新大陆发展过程的“警示录”。
规避风险须科学与民主
记者:高科技企业具有高风险的特性,IT业成功与失败常在一夜之间。局部失利是不可避免的,但应尽量避免战略性失误。你们是如何避免战略风险的?
胡钢:减少决策失误,最关键是贯彻科学与民主的原则。新大陆在北京“中关村”创建一个“虚拟的高级研究院,其功能是收集情报,拓宽信息源,为科学决策提供量性研究。另一个功能是邀请国内外一些科学家、经济学家、管理专家,为新大陆集团发展的战略方向、公司所涉及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等课题,作前瞻性研究,并提供咨询性意见。”
减少决策失误,还要正确处理决策层与管理层的关系。公司的董事要真正懂事,重要决策都通过董事会集体研究决定,而且决策意见相当具体。一旦决策确定,管理层则充分发挥其独立的功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其达到成功的目的。
不跟风,来点冷思考
记者:IT业发展过程曾兴起PC热、网络热、电子商务热、等等,让人眼花缭乱,你们是怎么选准市场“切入点”呢?
胡钢:选准“切入点”关系企业成败。我们的思路是不随大流不跟风,提倡来点冷思考,在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上,新大陆采用了“田径赛跑”的策略,不与别人强项硬拼,避开市场热门,把“冷门”做热。譬如新大陆创业之初,我们不选择当时风行的计算机主流产品,而选择计算机应用产品和系统集成。后来进入发展期,也不搞纯硬件或软件,而是在二者的结合部寻找有自己独特创意的高附加值产品。在这一轮的网络和电子商务热中,新大陆同样不跟风,将“角色”定位在“专业网站信息服务商”上。
记者:这也是典型的逆向思维。
胡钢: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培育出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看好的一批拳头产品,如全球首台掌上二维码识读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批准的第一类体外诊断的肿瘤相关物质联合检测试剂盒(TSGF),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紫外水消毒技术和我国首台紫外水消毒机,等等。
记者:新大陆去年新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19项,其中3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你们是如何保持“持久创新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