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两会”报道,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代表、委员们不仅“敢言”,而且敢于“直点”:
洪可柱代表对数位著名经济学家利用特殊地位“圈钱”提出了严厉批评,称“其魔术般致富与敛财速度超过了任何垄断企业”,洪可柱代表直点了厉以宁的名字;而王晶代表则直点“中石化”的名字,称其最近宣布的降价行动,“是给‘两会’看的”……
上述这些批评建议都引起了巨大反响与回应,显示了批评建议的深度与力度,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直言不讳的“点名”。
古人讲“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世俗哲学教人“只说三分话”,把人们向“今日天气哈哈哈”的“说话艺术”上引导。此类“流毒”至今影响着人们的说话方式。也许,在人际交往中需要缄口、避讳,可在参政议政这样共商国是的关键时刻,却是不能三缄其口、隐晦曲折。
代表、委员是“为民代言”的,责任感驱使他们说真话、说实话,而要说真话、说实话首要的是把说话涉及到的“实名”直点出来,这样才能有针对性,也才有实效性。洪可柱代表不是自说自话,也不是畅快自己的嘴,首先他是“代言”,是把人民群众想说的话“代”说出来。他的点名批评,就是一种“民意”传达。
“两会”是民主的大会,“点名直言”是大会的要求,而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说话则是不合时宜的。只要不是炒作,不是恶意诽谤,应该想说什么说什么,其中当然包括了点名。
洪代表的“点名直言”不仅没有招来棍棒,反而受到一致好评,就连受到点名的厉以宁之子厉伟也表示,洪可柱作为人大代表敢于发言值得鼓励和赞扬。人们需要敢于直言又敢于点名批评的代表和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