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工商时报 福建工商时报 王晶:亲历伟大的历史时期 记者:张朝晖 2007.3.4
发布时间:2007-03-13
来源:未知
浏览:次
“这5年是中国改革开始转型的5年,意义重大。”“这几年国家提出的若干重大发展战略和决策,能否落实到位,将很大程度决定未来改革开放的成败,也决定了中华民族是否能真正成功的崛起和富强。” 王晶,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总裁,前后参与创办两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女企业家,因于2003年十届人大一次会议领衔提交《关于加强私有财产立法保护的议案》,而亲身参与了影响深远的2004年的第四次修宪。王晶对记者说:“我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 不经意间参与重大立法进程。 2003年3月3日,第一次参加全国人大会的王晶,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建议国家尽快修改宪法把私有财产保护写入宪法》的议案。由于事关重大,王晶除签上自己的名字,另有31位附议代表签署。 很快,人大的工作人员找到王晶,希望换个标题,因为涉及修宪,比较敏感。王晶斟酌再三,标题改为《关于加强私有财产保护立法的议案》,议案内容全文不动,再次递交全国人大。 一年之后,2004年全国人大正式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其中,“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首次写入宪法。 王晶修宪议案之前,私产保护入宪已经10年讨论,至此,整个过程看上去颇有点“石破天惊”的味道。然而从事实上看,王晶提出修宪议案,完全是一位民营企业家代表非常自然的参政行为,而正是这一行为,既偶然间使王晶参与了中国最重大的立法进程,也暗合了这个时代的发展必然。 事隔4年,王晶对记者回忆说,当年提这个案,其实动机很简单,“国家要发展,是需要资金和人才的。”王晶说,“那一年出国,遇到几个东北的企业家移民到国外,这些人不懂外语,在外面没有工作,天天打高尔夫球,混日子。给我的感受很深,我觉得非常心疼。他们告诉我在国外还有不少这样的情况,曾经在国内做得非常好,但宁愿放弃,因为至少赚到的钱是属于自己的了。” “我觉得一些企业家往外跑,更多是寻求安全。其实国外并不如国内有机会,他们的教育背景和生存空间是在国内。但他们这么做是因为担心如果国家有什么变化的话,可能所有资产一夜之间就没了。其实就是安全感的问题。”王晶说,“现在还有很多国内的企业家,小富既安,不愿再多做投入,法律对私产保护不够是原因之一。” 于是,王晶便找来律师商谈,希望在这方面做点工作。她发现,《宪法》有规定国有资产神圣不可侵犯,“而现在是市场经济,多种所有制形式是并存的,因此它们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应该是公平的。”于是便有了这个紧密契合了重大历史事件的议案。 今年两会,《物权法》草案将提交审议。王晶认为,《物权法》实际上是《宪法》之下关于私有财产保护的一个单行法,“我很有幸能在我这一届看到修宪保护私产的实现和物权法的出台,看到私有财产保护真正在法律上得到具体明确。”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重大转型时期。 王晶对担任人大代表的这5年的看法,充满了历史感。她说:“能当选这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感觉非常荣幸,因为即将过去的5年,其实是我们国家整个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拐点的5年。”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是粗放的发展模式,注重把GDP搞上去,只要面上繁荣就可以了;实际上,这种模式慢慢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如果我们再按照原来模式做下去,就很可能出现负增长,甚至整个改革会失败。” 王晶说:“一些拉美国家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上一次,我们企业家随胡总书记出访南美,印象很深。巴西也是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也曾采取引进外资的策略,但巴西忽略了最重要的科技创新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忽略了增长方式的转变,所以在连续16年的高速增长后,便进入负增长阶段。我觉得这里最根本的问题是,民族工业没起来,缺乏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所以没有发展后劲。”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发展迅速,很多产业轰轰烈烈做上去了,但也消耗了很多资源,甚至把子孙后代的资源也提前用了。虽然制造业上去了,很多工厂规模大、产值大,但其实利润空间很小,因为核心技术不在我们手上,我们干的是苦力活,赚的是很少的辛苦钱,再这样下去,其实是很危险的。” 因而这5年,“我们国家持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包括去年提出的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等,一招一式都非常英明,都是针对我们现实的社会矛盾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我感觉我们的中央领导非常有智慧。” “在这样的一个5年里,国家在大的战略上变得非常清晰;看着我们国家的发展,亲历亲为,感受到国家发展的脉搏,对一个企业家代表来说,是非常幸运的。” 王晶很有感触,她说,我们“没走错路,只要再过5年或10年,我们会真切感受到这些发展战略的提出带给我们的成果,未来我们回头看,这5年将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但与此同时,王晶还是冷静地对记者说,国家有了这么多明确的战略思路,怎么去细化、去执行和落实,是今后最为关键之处;其中,如何执行到位,关键是官员,也就是再不能单纯地以GDP增长为指标来考核官员的业绩。 “现在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是看不到,而是如何能解决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国家正在把我们往更好的方向带,拐点是往上拐的,走的路是对的,关键是执行,如果各级政府能按照中央已制定的战略走,就没有问题。” 创新、环保是未来的关键。 王晶所在的新大陆是高科技企业集团,长期对科技创新和环保产业有极大投入,尝遍了其中创业的艰难和创新的痛苦。因而,王晶2003年当选代表以来,有关科技产业和环保产业方面的建议与议案从未间断。如今,王晶更是将科技创新与环保,视作决定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王晶认为,现行的以GD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