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世界来说,经济崛起的中国正是他们眼中充满财富机会的新大陆。
在这场经济巨变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家的财富积累曾经引起广泛争议,在“黑猫白猫只要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的大背景下,发展速度成为一个时代的标签,在一路快跑之后,倡导财富要“来的阳光、长的阳光、用的阳光”,已悄然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日前在由中国检察日报社发起并主办的“阳光财富论坛”上,《财经时报》就邂逅了这样一个阳光的企业家——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总裁王晶。
在许多人眼中,王晶被认为是福建企业圈的“窗口级”人物——新大陆科技集团的新锐性和高速发展,使它的领导人始终处于风口浪尖的关注中;而王晶身兼电气自动化专业高级工程师、厦门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中国人民外交协会理事的三重身份,也被解读为闽商群体的“新型身份标牌”,即:内在的专业性、高学历背景,与面向世界的健康外在形象。
作为当年的蛮夷之地,福建的大多数先民都是因为逃难、发配或原籍生存条件恶化而迁徙的中原人,在流浪史上与犹太人有类似经历;而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福建也远不是核心区域,不过幸运的是,与那些披着麻布衣,坐着小船“下南洋”创业的先祖们不同,今天的创业者们不仅富甲一方,更拥有了改变自身命运和政策环境的话语权,2003年3月,王晶第一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即联名30多位人大代表,在议案中提出要将“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成为当年全国人大会上唯一领衔提出修宪的代表。
作为女企业家,王晶所代表的这个群体,除了事业上的风生水起,其健康的财富观念和重视友情、亲情的传统美德,都在这个倡导“和谐”的时代具有独特的魅力。
《财经时报》:新大陆连续两次入选“中国阳光财富企业榜”上榜企业,让很多人对新大陆非常好奇,跟那些特别著名的大企业比起来,新大陆还只是个新面孔,究竟是什么特质让你们异军突起?
王晶:我们创业,我们努力工作,我们的创新活动使企业得以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是很好地运用了我们的产业和资本的融合,使得我们的财富增值,所以我认为我们在关注物质财富的同时,更加关注非物质财富,特别是我们的精神财富。
《财经时报》:我们注意到你很关注阳光财富这个概念,认为知识、智慧、友情、亲情都是财富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注重亲情、友情的女性特质是否也是近几年女企业家越来越成功的重要原因?
王晶:我想是有关系的。女性感情比较丰富,运用感性力量的能力更强,这可能对我们的工作是有帮助的,但话说回来,其实这对男女都是一样的。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知识、智慧、友情、亲情会是你最强有力的支撑,而且从另一个层面讲,这些本身就是资源,不仅知识、智慧可以生财,而且亲情、友情这些东西除了精神层面的支持之外,也有物质上的帮助。
《财经时报》:你说的一无所有是指第二次创业么?
王晶:其实两次创业我们都是一无所有,应该说,1988年从福建省光学研究所“下海”,是我的第一次创业,当时参与创办了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从25万元注册资金开始,1996年实达电脑在上交所上市,实现了我们这些穷书生的第一次辉煌。
《财经时报》:所以很多人难以理解像你这样看似柔弱的性格,怎么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放弃了已经取得的成绩,再次白手起家?
王晶:的确我从小一直是特别“听话”、特别“乖”的类型,依赖性比较强,正是创业让我发现了自己性格中的另一面,对于自己认定的事情,无论多难我都要坚持。所以在实达的6年,一些看似偶然的内部纷争让我们很伤心,也让我们认清了一个道理:高新技术企业一定要有高效的民营机制与之对应。
《财经时报》:所以第二次创业的艰苦并没有击垮你和你的团队?
王晶:是。正因为曾经经历过辉煌,所以当我们租了一小间普通住宅开始第二次创业的时候,心态上的调整还是很困难的,但当时18位创业者起誓相约,今后但凡新骨干加入,就稀释股权,所以目前公司95%的员工持有股份,占员工总人数1/3的骨干层控股。这种产权设计解决了员工、骨干的激励机制,同时也保证了高效的决策。我们用了13年的时间创业,原来我们的注册资本是150万元,现在总资产超过了30亿元。我个人的体会,知识和智慧跟我们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财富、金钱本身更重要。
《财经时报》:这种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不是也体现在新大陆的“敢说敢做”上?
王晶:的确。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而且是影响力还不够大的民营企业,我们这些年提了很多意见,这样做也必然要得罪一些人,可是作为一个高技术企业,我们不去创造一个更平等的环境的话,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想去实现“来的阳光、长的阳光、用的阳光”是很困难的。
《财经时报》:作为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哪些问题最让你忧虑?
王晶:现在国家发展进入了比较关键的时期,提出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科技大会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而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调研感觉到国内很多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还有很多困难。
以政府采购为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产品牌的质量日新月异,价格远远低于同样质量的国际品牌,可以说是“物美价廉”。但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在采购时,产品不论大小、价格不论高低,一律非洋货不购,这给国产品牌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其实转变官员的认识,也是创造阳光财富的重要方面,希望我们的政府在支持民族企业的问题上,能多考虑如何支持中小企业成长。所以我们讲阳光创富首先是要政府、企业家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就是遵守同一游戏规则下的公平、公正的竞争。
《财经时报》:这是不是说你们还是经常碰到一些不公平的情况?
王晶:现在的政策环境的确是越来越好了,但不排除有空子可钻的情况。我举个例子,现在我们国家的法治越来越健全、我们公民的法治意识是越来越强,但是现在还是有一些法律,我是有一定的讨价还价或者是解释的空间。
再比如说,我们现在国家采取的税制是属于严税制、宽征收,如果所有的企业全部按现有的税制做的话,生存可能还是比较困难。所以很多的企业,会考虑到所谓的合理避税,而且很多税收的解释权是在执法人员跟税务官员那里,我想如果有解释的空间,有讨价还价的空间,就会滋生腐败。因为只要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就有企业会想办法采取合理的避税方式,希望我们的政府能够采取宽税制、严征收,既然是规定下来的法律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使我们的企业家在创富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成就感和安全感。
《财经时报》:企业是创富的主体,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作为上市公司,你们如何让财富既阳光又能迅速增值?
王晶: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特别强调“友情”的缘故。我们的第三大股东、德国人汤姆在新大陆创业最缺钱的时候,给予我们以最大的帮助。事实上,他是1992年由于项目合作的原因认识的,1994年新大陆创业时根本没办法从银行贷款,是汤姆每年无息借支给新大陆流动资金。后来我们以每股2元溢价出售部分股权给这位德国朋友,由此他成了新大陆的股东。新大陆创立以来每年都已接近、或者超过100%速度发展,他的投资也获取了很好的收益,对此他也非常高兴。后来他要感谢新大陆这几年给他的丰厚回报,因此回过头来让新大陆持有他在德国公司的股份。所以我个人感觉,我们企业追求效益的同时,必须关注股东的利益、关注员工的利益、关注客户的利益……如果企业在积累财富、创造财富的过程中,给社会的道德建设是负面的,那么这种财富的增长,这种财富的积累是没有正面意义的。
另外一方面,我们建议企业家不要滥用我们手上拥有的财富,这种财富名义上是个人的,实际上是社会的。我们在使用财富的过程中,要关注全社会各个成员之间的和谐发展,作为企业家应该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财经时报》:是否正是因为你自身享受了教育带来的正效应,所以让你和你的企业特别关心贫困孩子的教育问题?
王晶:我们的企业还算不上特别有经济实力,所以我们在关注公益事业的时候一直就在想:到底哪些工作是最紧迫的?几乎从我们创业的时候起,我们的创业团队就确定了要关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的项目思路。开始是一对一的帮助那些特别偏远地区的孩子们,让他们能有机会从新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从2005年开始,我们每年出资50多万元,在福建工业学校成立了“新大陆班”,为福建省的50名农村特困生提供3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费,不但让他们接受职业教育实现早日成才、带动家庭脱贫,同时也为社会培养了紧缺的技术人才,在培养人才中还传播了新大陆的企业文化,以此来回报社会,报效国家。
《财经时报》:据说你是国内唯一一位两次白手起家,参与创办过两家独立上市公司(实达电脑股份公司和新大陆科技集团投资的新大陆电脑有限公司)的女企业家,三十岁才开始创业,对一个女人来讲,是不是开始得太晚了?
王晶:实际上,三十岁是事业开始的黄金年龄。在人们的惯常思维里,女性创业定然遭逢更多的羁绊与磨难,我却认为自己是幸运而幸福的,女性身份让我做起企业来反而更顺当。这么多年来家人对我的支持超出我的想象,所以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家人,应该说家庭的和谐是事业成功的最大秘诀。■
阳光财富榜由检察日报等媒体发起,旨在鼓励公民尽其所能,创造财富,用合法的方式,创造出经得起阳光检验的财富。这个指标体系分三个层次:阳光类指标、财富类指标、门槛类指标。其中,阳光类指标分两大系列,一个是企业内部和谐,包括员工之间的关系、员工的权益保障;另一个是企业外部和谐指标,即企业跟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比如环境保护、慈善、公益捐助等。
王晶小传 福建省福州市人 1988年,从福建省光学研究所下海,参与创办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第一次创业。1994年,离开实达,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是新大陆集团重要的发起人和决策者之一。1999年,出任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董事长。2002年3月,王晶获得全国妇联、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同颁发的“国际创业女性个人成就奖”。
2002年9月7日,王晶被评为“中国企业女性十大风云人物”
2005年,被评为“中国女性经济十大先锋人物”
由于在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所作出的贡献,王晶先后荣获“福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福建省十大杰出女性”、“中国杰出创业女性”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