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08年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而言,真是不轻松的一年。连续数年的低通胀、高增长的黄金时代告一段落,经济下降周期终于来临。而正当中国企业因各种原因处境艰难的时候,金融危机不期而至并波及中国,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下,企业的出路在何方?本刊就世界金融“风暴”背景下中国企业科技创新之路的话题,对话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新大陆集团总裁王晶。
金融危机既是“危”也是“机”
??《人民政坛》:自去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金融危机已经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今年许多中小制造企业破产倒闭。您是如何看待这场危机的?
??王晶:我认为,危机既是一种“危”,同时也是一种“机”。繁荣之下,没有人会想到问题的所在,但是繁荣之后的危机和萧条,能够促使人们真正反思不足,并汲取教训,修正体制和行为,寻找动力,继续新一轮增长和繁荣。历史上,任何一次大级别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之后,都诞生新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将会带领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和繁荣。
??《人民政坛》: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有什么教训是应当汲取的?
??王晶:这次危机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美国次贷风暴之所以会成为自1929年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还是来自于过分的金融创新和过度发达的虚拟经济,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自娱自乐时,就会出现过分投机和金融泡沫,最终会损伤实体经济和企业本身。所以虚拟经济和金融创新,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企业经营,而不能成为一种金融投机的游戏。
??这在我国企业也有深刻的教训,前两年,中国股市从998点一两年内一下子涨到6000点,资产净值竟然超过GDP,出现了大量金融资产泡沫。我们许多企业耐不住寂寞,放弃了科技研发,放弃了打拼市场,推行多元化,把大量资源和时间投入到房地产和股市上,现在面临巨大的损失,得不偿失。不过,这一轮资产泡沫崩溃下来,我更深刻体会到企业只有把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我们的技术创新上和主业拓展上,做好实业并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才能避免金融资产泡沫崩溃的风险。
未来几年是中国改写历史
超越自我的几年
《人民政坛》:现在,世界各国政府在陆续出台很多救市措施,但是市场依然十分低迷,甚至有人担心会发生1929年那样的大萧条。对于这场危机的前景,您是怎么看的?
??王晶:我个人认为,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可能不会超过1929年那次大危机,但最终将导致全球经济衰退。2009年全球经济将正式陷入萧条,各国开始实施振兴经济的新经济政策,同时开始联络协商,重构全球金融体系。到2010年左右,亚洲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和印度经济将率先走出危机,加快复苏,随后美国、日本经济缓慢复苏。在这场危机中,世界将呈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美国经济占全球比重将会缩小,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比重将增大,全球经济体系将重新调整。中国率先复苏的原因在于尽管金融危机冲击外需,但是国内强大的内需保证了经济的基本面不会发生变化,我国2万亿外汇储备可以抵抗金融危机。
??《人民政坛》:这场危机对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这对中国而言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王晶:未来的几年时间,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虽然是一次调整、降温,但更是一次改写历史,超越自我的几年。我们可以总结过去30年发展的成就经验,继续创新和改革,站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下一个30年的经济发展,不断超越西方国家,最终成为一流强国。
??问题是,如何总结过去30年改革开放?如何寻找新增长动力?如何超越?
??在过去许多年中,中国一直在提倡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但是投资拉动、粗放增长的程度不减反增。2008年,国际和国内的不利形势倒逼中国经济转型、中国企业升级。伴随转型,中国经济可能进行“痛苦”的调整,这个调整可能比预期的还要长一些,但这是必须的。
??如果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