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晶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潘绣文 项裕兴 整理
阅读提示
(一)乘势而上突破重点,“五大战役”成效明显
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936亿元,建成投产和开工项目分别达166个和177个。开工5条快速铁路,福厦动车组开通运营;开工13条高速公路,建成7条高速公路,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89公里;港口新增吞吐能力超过3000万吨,电力新增装机容量445万千瓦,机场扩能改造全面实施。
新增长区域发展——完成投资2742亿元,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区域集聚效应显现。
城市建设——完成投资252亿元,新增城市绿地2620公顷、公园22座,更新公交车2600辆,景观整治、立面再造、缆线下地、道路改造等取得阶段性成效。
小城镇改革发展——试点镇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启动784个项目,完成投资308亿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加快建设,“三旧”改造有序推进,各项配套政策逐步实施。
民生工程——在实施校安、医改、文化、养老、安居等工程基础上,新增10件惠民实事,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加快建设,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
(二)巩固应对危机成果,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全年粮食总产量662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5%,大灾之年仍保持了农业的持续发展。农业“五新”加快进村入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9.6%。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土地整理31.5万亩,加固病险水库139座,除险加固海堤15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2850公里。
涉农服务:新批和组建8家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
农业防控体系:十大防灾减灾工程基本建成,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继续完善。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工业发展: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8%,建筑业增加值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建设21个成长型产业集群,抓好950个制造业重点项目和300个重点技改项目,央企在闽新一轮投资洽谈项目超过8000亿元、其中签约5000多亿元。
帮扶支持:出台加快民营企业发展19条意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再担保机制。45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再融资,募集资金449亿元,上市企业总数达185家。
第三产业:物流、创意等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业销售收入增长40%。全省旅游总收入增长17.8%。全年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23.4%,小企业贷款增量是全国5个超千亿的省份之一,金融服务发展更加有力。
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科技研发:新增5个国家级研发平台,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4家。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加快建设,厦门、福州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新大陆物联网条码识别、瑞芯个人移动信息终端SOC、优讯光通讯用户端收发一体、联拓数字对讲机SOC基带等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成功研制并产业化,标志着我省芯片设计研发能力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科技进步:新能源汽车驱动总成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戊肝疫苗、细菌农药等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奖,新增专利授权18063件。第八届“6·18”成功对接5358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对外经贸快速回升
措施:建设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厦门保税港区正式封关运作,福州保税港区获批设立,武夷山“陆地港”投入试运行,电子口岸覆盖面扩大。加强金融、物流等服务推介,推动闽企通过港澳进入国际采购体系、拓展葡语国家市场。
成效: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32.8%和25.8%。新批项目合同外资平均规模达1064万美元,提高10%。全年实际利用港澳资金增长15.8%,闽港闽澳贸易额增长30.8%。
重大活动:世界投资论坛、“9·8”、“5·18”、世界闽商大会、泛珠大会、上海世博会福建展馆及活动周等活动成功举办。
生态建设力度加大
环境整治: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到77%和83%。
节能减排:开展重点企业节能行动,完成重点行业脱硫等重大工程。淘汰落后产能年度任务全面完成,207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资源保护:实施新一轮造林绿化,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连续1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三)加快平潭开放开发,闽台合作先行先试
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全面展开
政策扶持:赋予平潭设区市及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成立促进平潭开放开发顾问团。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务院。
基础设施:平潭海峡大桥、渔平高速公路等项目建成通车,福州至平潭快速铁路及跨海公铁大桥、长平高速公路、平潭海峡大桥复桥、环岛公路一期等项目开工建设。
项目建设:金井湾、幸福洋等组团开发先行启动。
闽台经贸合作纵深拓展
深化合作:主动对接两岸产业搭桥计划。海峡产业投资基金正式运作,兴业银行等获准开展新台币兑换业务。闽台率先实现特殊监管区、电子商务对接。
合作成效:全年合同利用台资增长1.4倍,闽台贸易额增长48.7%。
闽台交流交往更加密切
平台建设:成功举办第二届海峡论坛。
合作交流:省经贸文化交流团赴台“走亲访友做生意”取得积极成效。闽台107对特色乡镇实现对接。启动闽台乡村游,经我省赴台旅游人数突破18万人次。率先在事业单位招聘台湾专才,闽台联合培养职教人才4000多人。
两岸“三通”:新增福州、厦门两个空中货运直航航点,开通闽台邮政货运航线。“小三通”客运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