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高超
最新的统计显示,今年前3季度福建全省信息产品制造业累计完成产值2472.5亿元,同比增长18%。在信息产业中,物联网产业由于受到政策推动,已初具发展规模。
记者从福建省信息化局了解到,目前,新大陆公司的60项二维码芯片实用新型专利已全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授权,新大陆电脑1至9月份实现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18%。鼎天公司的农业物联网设备已应用于兴荣农业公司的金针菇生产车间,实现食用菌生产综合经济效益提高约20%。北京星通联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筹建的“福建海西物联网研究院”将整合福建省及台湾地区物联网产业相关资源,采用集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器、资本运作、产业化为一体,发展物联网产业,该项目首轮投资额为5亿元人民币,四年内投资总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
专家指出,福建的物联网产业“动手早,发展快”,但如何能让物联网产业发展走出“福建特色”,还应结合福建的产业基础和物联网产业的自身特点。
对接传统产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王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避免物联网产业“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各地应该结合自己的产业基础,注重把物联网技术和本地的传统产业实现对接。这样既可以发挥原有的产业优势,又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投资浪费。同时,物联网产业的延伸性很强,在终端消费领域有着非常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台湾,只要有一张“悠游卡”就可以搭乘公交地铁,在超市购物,甚至可以购买旅游点门票,“其实,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福建应用。我们的产品中也包括使用校园卡在校园内消费、借书。不过,未来如果要使用公交卡,甚至用手机完成在超市消费、在景区购票等职能,还需要公交、金融、税收等部门的协调。”
创新抢占机遇
物联网发展的另一个途径是在其他产业中的创新性地应用。
王健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在国外的很多欢庆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激光技术的运用。激光所形成的光影图案是可以与现场观众的情绪相呼应的。通过传感器感知现场气氛,再通过控制器改变激光形成的图案,这里面就有物联网技术。”
他表示,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文化产业在国内还是空白。谁能抢占这个先机,谁就抓住了机遇。特别是在国家把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后,如果能把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在文化娱乐演出中,将带来全新的效果。
福建恰恰是文化底蕴较稳深厚的省份。福建的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和茶文化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也在海峡两岸,甚至国内外享有盛誉。如果能把物联网技术融入这些特色文化的建设中,则有望打造出“福建味儿”十足的物联网产业。
王健指出,物联网在人文领域的发展有所欠缺,需要引起重视。
可喜的是,福建已经在这一方面走在前面。记者从福建省信息化局获悉,依照省政府已出台的物联网三年行动方案,将开展工业控制、农业精细生产、交通物流、商贸流通、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环保节能、安全监控、公共服务领等9类物联网行业应用示范工程。
11月1日,福建省物联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举行,新大陆集团依次与福建16所高职院校签署《福建省物联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协议书》,开展物联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形成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标准及人才培养战略,培养服务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素质人才。
引资应有侧重
闽台合作是福建发展,特别是海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物联网领域,台湾的技术更为领先,实践也更为广泛,这让闽台在物联网领域的合作更具优势。
王健建议,福建省在加强与台湾方面的物联网产业合作时,应在引资策略上有所侧重。“要注意引进龙头企业、核心技术企业,这样可以把产业链上的配套企业一同吸引进来。如果引进的是产业链中价值较低的企业,则不利于长期稳定的发展。”(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