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福州日报 记者:卓文俊 发布时间: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几乎每一件商品上都有由竖线和数字、字母组成的条形码。较之条形码,另一种识别码“二维码”,同面积数据容量更大、错误纠正能力更强。尽管有着明显的应用优势,二维码却迟迟未能占据主流,原因是目前二维码识别设备核心技术多被国外巨头掌握,成本居高不下。
福建新大陆集团的物联网感知与信息识别芯片团队作为该领域的后起之秀,在国际范围内首先研发出二维解码小型化芯片,将二维码识别设备的综合成本降低了15美元~30美元,不但使得新大陆成为全球6家拥有二维码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而且对二维码的普及甚至物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物联网感知与信息识别芯片团队的带头人是张俊一,台湾人。2009年,新大陆集团作为大陆首家赴台投资的企业,兼并了台北一家科技公司,在该公司任产品经理的张俊一随之进入新大陆集团。2010年,在公司安排下,他与王铀、曾伟杰一起,在新大陆原有的IC设计中心研发人员的基础上,组建了如今的物联网感知与信息识别芯片团队。
对于大众尚不熟悉的二维码,张俊一列举了几个例子。“商场促销,赠送礼品,以前拿券领取礼品。有了二维码,可以直接将二维码发到客户手机,客户持手机上的二维码直接兑换,省去了纸质印刷券的环节。一张电影海报,印上一个二维码,当顾客看到海报对电影感兴趣时,拿手机拍下二维码就可以直接下载预告片进行预览甚至直接在线订票。超市里的蔬菜,从种植、运输到销售环节的每一个信息都录入一个二维码,市民在超市购买时用手机拍下二维码,所有信息就下载到手机,可以直接查看,方便选购……”这些例子在欧美国家很常见。他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证明二维码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相较于条形码,二维码目前仅占据5%的市场,居高不下的成本是普及的最大障碍。包括条形码、二维码在内的识别设备的核心技术目前均掌握在少数几家国际巨头手中。张俊一回忆说,10年前生产识别设备时,向某国际巨头购买一个引擎头就要300美元,产品的利润大部分被国际巨头赚走了。如今的情形也大同小异。作为该领域的后起之秀,看好二维码今后的发展前景,新大陆直接将目标锁定在二维码领域。
目前,条形码识别设备只需20美元左右,二维码识别设备则要30美元~50美元,价格平均要高上一倍。如何将二维码识别设备的成本降低,是推广二维码的关键。针对这一目标,张俊一的团队在国际范围内率先研发出了一颗二维解码小型化芯片,较之之前的技术,抗畸变、抗扰能力提升30~50倍,解码速度提升10倍以上,更将综合成本节省了15美元~30美元。这意味着利用该芯片生产出的二维码识别设备将接近于条形码识别设备,加上二维码自身的应用优势,将能迅速推动其普及。
目前,张俊一的团队正在使用该芯片进行识别设备模块及产品的研发。模块及产品的可行性已通过验证。“新产品相比以前的二维码识别设备,体积、功耗、成本都要少上1/3。”张俊一说,年底,利用该技术研发的产品有望面世。“我们的产品定价不会高,要利用价格优势普及二维码的应用,扩大市场,建立起自己的口碑,和国际巨头抗衡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