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21世纪经济报道 胡钢:东山再起的知本力量  记者 朱平豆 02.3.11

3月1日下午,新大陆董事长、总裁胡钢在办公室里听一个有关实达的故事:实达的一个生产PC(个人电脑)的公司要搬到安徽芜湖,公司在停业搬迁前,紧张地进行着ISO9001质量认证。老公司结束使命的最后一天,也是质量认证最为紧张的一天。这些职工中,许多人明天不再做这份工作了,也有人将失去工作,但是,所有职工都在加班……

胡钢久久不语,然后说:“这就是实达啊!这就是实达的职工。”

在福州的新大陆,至少在新大陆高层,有浓浓的“实达情结”。只要说到企业,说到企业的发展,就会说到实达,那是一段难以忘怀的情缘:新大陆的高层,绝大多数是实达的老高层,而新大陆的胡钢,更是一手创建了实达。

新大陆、实达,同在一座城市,同为胡钢创办,但是,实达,在胡钢心中已是永远的痛。

说到实达,胡钢就会分外健谈。近些年,实达高层有了许多变故,而明显的趋势是,实达,更多地表达了知本的意志。“这无可厚非,国内外企业都有数不清的案例,但在实达,还需要实践的检验。无论如何,实达的中下层干部和职工,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界最优秀的群体。这是实达最为可贵的财富。”胡钢不愿对实达有更直接的评判。他说,在任何情况下,他都希望实达能再次腾达起来。

知识的价值

1993年12月15日深夜,或是16日凌晨,胡钢决定离开实达。这是一个胡钢一辈子都不可能忘记的日子。

“离开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版本也很多,但我知道,是一些根本性的原因,加上偶然因素,决定了我的出走。”胡钢说。现在几乎无人怀疑他是对的。

胡钢愿意将思绪拉回到更久远的过去。

1982年,胡钢从福州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来到福建省电子计算机研究所工作。这个当年插队时的“农民”,读大学时的“才子”,很快成为研究所的技术骨干。

“萌动自己办企业的念头,一直可以追溯到1983年。”胡钢说。

那一年,胡钢作为研究所的尖子技术人才主持开发国内最早的BL-CPC汉字系统(汉卡),他到香港考察3个月,“不料”被外商看中。外商对胡钢说,愿投资40万元,让他办一家电子企业。胡怦然心动。当年,40万元是天文数字。但他没敢贸然行事,毕竟他只有技术,对办企业一窍不通。“但从此我开始‘掂量’起企业的事情,什么营销、产值、技术……都要琢磨琢磨。”

这一琢磨,让他琢磨出了问题。进研究所几年来,除了汉卡,他还主持过中西文终端,参加过王选教授的激光照排机终端的研究等。但他们这些科技人员得到了什么报酬?没有,几乎什么也没有。那是个“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年代!知识分子创造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更可悲的是,即使有创造发明,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比如那个汉卡,做一套多少成本?100元。卖一套多少钱?3000多元!这是怎样的利润啊。当时,中国的计算机业还处于低级阶段,将汉卡好好运作,由它起步做成一个可与国外企业相抗衡的中国企业指日可待。

可是,我们是国企---国营单位啊,赚了个两三百万,已是钵满盆满啦,有谁还会在意再发展呢?

“从这个意义上讲,汉卡是失败的。一个发明创造,不仅要看它创造了什么,更要看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占领了多大的市场。”胡钢准备走人了。

有技术,有“知本”,离成功难道还会远吗?

几乎是一呼百应,胡钢带走15名年轻的知识分子,下海,创建了实达公司。

这“一伙人”的心愿是:能够顺顺当当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变为产品竞争,而且,而且……还要真正体现知识的价值----真正做到按劳取酬!

资本的力量

1993年,实达公司已是中国的“终端王”,是一家有400多名员工、资产逾5亿、年利润数千万的全国电子百强企业。

“更重要的是,实达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积极向上,团结奋进,这是实达的企业精神。”胡对那段岁月总是那么满怀深情。

然而,隐患已经出现。问题出在当年胡钢精心设计的股权的变异上。

实达或许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企业。

当年,实达开张,有一件让当地政府犯难的事:有关部门无法给实达定性---是骡子是马总得有个说法,而当时可以给企业归类的只有三种:国有、集体、个体。可实达一个也不是,它是“股份制”。股份制当时还是一个新词。当时流行的是承包,就算跟上时代潮了。有关部门最终没办法,就给实达挂上了“国营与个体联营”。

实达的这个“集体”由4个部分组成的:某省级机构、胡钢原来所在的研究所、富闽公司和员工。富闽是出资公司---出资“号称25万元,实际上没这么多”,其中占股份25%,员工占股30%。“员工股是我们独创的---必须让员工自己持有股份,以体现知识的价值。”

这个股份制,是胡钢的中国“创造”;有政府等部门的支持,有资金的投入,更有高科技人员,“三合一”,三者之间缺一不可,这应该是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了。但此后,实达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因政策等原因,省级机构和研究所均从实达退出,富闽公司股份占到60%,成为第一大股东。而此时,公司正准备上市。

这时,第一大股东开始“现身”。

富闽公司主管单位的一把手,也就日后实达的董事长多次过问公司具体事务。胡钢,以及实达的许多上层很不适应,因为这位大股东是以前都不过问公司的具体业务。经营层与管理层常常意见不一致,后果可想而知。

关于矛盾之事,传说不一。事隔多年,胡钢已不愿重提往事。胡钢只记得矛盾公开化是起源于一件小事;北京举行实达模式研讨会,董事长没能上主席台,胡回来后在公司会议上被指“别有用心”,但胡觉得是座位不够,很冤枉,“最多是考虑不周”。此事成为“事件”。此外还有140万科技个人奖发给谁的争执等等,到后来,董事长背着胡钢这个公司法定代表人开中层干部会议。双方矛盾激烈起来。

在这样的矛盾中,胡钢感到了“资本的力量”----富闽是大股东啊。

有一点,胡钢是非常明确的:实达,这个高科技企业,是实达员工用智慧开创出来的,现在却多了一个“掌柜的”,这合理,但合情吗?

在当初设计股份分配时,合股四方的股份大概是平均的,但现在失衡了,应该还它们以平衡。更主要的是,让现实劳动价值得到体现是胡钢办实达的初衷,在实达,新增了一大批职业经理人和技术骨干,在企业不断创业中,应该给予他们股份,从股权上体现价值。所以,胡钢提出股权调整,希望要富闽拿出20%的股权出让给企业骨干。此事遭到富闽公司的拒绝,最终,富闽等股东共拿出8%让给员工。

“实达的矛盾表面上看起来是人与人之间的,实际上资本强大后,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胡钢说。

此时的公司已经大乱,竟形成两派。本来,很好的企业,被“资本”一搅,全乱了。胡钢不想再这样争斗下去,他提出3套方案,前两条是要分而治之,给自己有不受干扰的经营权,不行就走人。

“当时是真的不想走,也没人想到我真的会走。只是想摆脱束缚。”胡钢说。

后面的事情有些戏剧性。9月15日,富闽一方希望胡留下,胡也想留下了。

然而当晚,有几位高层骨干半夜敲门,一定要见胡。他们的态度骤然转变。这哪像实达人说的话呀?胡的心都凉了:走吧!

知本带来资本扩张

胡钢对实达的情感,用一句最为通俗的话说就是:“你是俺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啊!”

看着自己一手操持大的实达就这样留给了别人,胡钢的痛苦之情难以言说。在他最为失望的时候,他甚至想过办一家只有四五十人的小公司,可以自己做主做点事情就行。然而,有一件事却令他终身难忘。

当时,有一帮人要跟胡钢走,他们都是实达的骨干。在实达,这些人都有非常多的利益,包括房子、车子、股票等等,人一走,这些将全都没了。胡钢问他们:“你们愿意在什么条件下离开实达?”大家争论不休,有的提出要与实达谈判,要回这些利益。胡对他们说,我去一下洗手间,能不能在我回来时给我一个答案?如果某些条件非要不可,我就代表你们与实达谈判。结果,10多分钟后,胡钢回来,他们告诉胡:没有任何条件。

“当时我非常感动,这就是我再办企业的资本啊。”胡钢说。

成立新大陆时,他们曾提出3年赶上实达,这个目标并没有达到。但是,将近8年了,新大陆已经是一个总资产十几亿元,有10多个控股公司和一家上市公司的集团。

但是,在胡钢的心中,还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心愿,就是一定要好好呵护这个团队,“以利益的共同体来体现知本在新大陆中的作用。”

这一次的新大陆,是单纯的民营企业,几个骨干,是“合股人”。当要真正成立公司时,他们才发现,一不小心,这些“知本家”们其实一个个都已成了“资本家”。

面对这一双重身份,如何去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精神呢?原本,胡钢有15%的股份,稍高于其他骨干。可几个骨干一商量,股权太分散并不好,容易导致决策困难。最后确定,胡钢占股54%,成为大股东。但是,胡钢的大股并非是固定的;随着员工队伍的扩大,尤其是当引进新的骨干时,胡的股份将不断被稀释。这样,“进公司不分前后,人人有机会成为股东。我的想法就是,要让企业的绝大多数都成为资本家。”胡钢说。

新大陆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它在市场上成功的秘诀在于,拥有核心技术的新产品不断涌现,成为新大陆的经济增长点。比如中国的第一个金卡键盘、中国第一台自助银行的“快办事”、世界首台掌上多功能二维码识读器等。“这些发明,新大陆都会在股份上体现出创新者的价值。”

实际上,更主要的,新大陆是以股份---这一“诱饵”,“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无论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还是身怀发明“绝技”的人才,都难以拒绝这个以知本换资本的“引蝶”方案。

留学荷兰的博士陈健就是其中一位。陈博士手中,握有一项发明专利:紫外C消毒技术。紫外C消毒技术是国际上直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新一代消毒技术。在与陈健的商谈中,新大陆给予的条件是:胡钢以每股低于净资产的价格,出让部分总公司的股份给陈健,同时,组成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由陈健担任总经理。

就这样,胡钢的股权被一步步稀释,如今已下降到30%多,究竟是多少,他也说不清。他能说清的是,在他的股权被稀释的同时,新大陆却“培养”出了一个百万富翁,而他自己“股份的绝对价值也是在不断扩大”。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忘记知本扩张的机会,因为,知本的扩张,也就是资本的扩张。”胡钢说。

分享到:0
CopyRight@ 2014  新大陆科技集团公司  闽ICP备B2-20050028号  技术支持:一九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