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人民政协报 走进德商时代的知本家  记者 禾乃生 02.3.13

1988年6月,胡钢带领王晶等14位科研人员,用25万元借款,凭着一腔热血创办了福建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3年内,实达成了中国IT行业的“终端王”;第7年,实达公司成功上市;10年内,实达创造了“16个人创造了16个亿”的奇迹。一时间在业内传为佳话。

1993年底,由于与主管单位在企业经营思路上的分歧,胡钢、王晶等人炒了自己的鱿鱼,离开实达。1994年1月,凭着寥寥18条“枪”、区区150万元,重新创办一个全民营的高科技企业­----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当年投产、当年赢利。如今,新大陆已成为资产超过13亿,拥有15家子公司的高科技集团公司,其中,新大陆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股票代号0997)。新大陆集团的产业横跨电子信息与通讯、生物制药、环保科技三大领域。几年内完成技术创新近百项,获得国家专利20项,在3个领域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外占据领先地位。由于技术创新的卓越成效,1999年10月,新大陆作为13家企业的代表之一,应邀参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主持的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

胡钢和王晶是那个年代创业者中的佼佼者,他们靠什么安身立命?他们的商战秘诀,他们的精神动力,他们对国家和民族前途未来的深层思考又是什么呢?带着一连串问题,带着了解新一代资本家的好奇,记者日前采访了王晶副总裁。

谁是新经济时代的最大赢家?

记者:有人把民营企业家分为胆商型、情商型、智商型,作为知本家,我把您和胡钢先生归于智商型企业家,您是否认同这种说法?

王晶:智商当然重要,因为我们是靠知识安身立命的。同时我认为,在新经济时代,高科技企业家是综合型的企业家,要有胆、有识,还要学会利用各种企业内外的社会资源,这就是情商。然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德。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了德商时代。市场经济本来就应该是信用经济,而我们却一直呼唤商业信用。所以,我认为,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德商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记者:知本家是中国的一个新型阶层,在他们成功的道路上,您认为德的因素和智的因素哪个更重要?

王晶:都很重要,但德永远是第一位的,是立业之本。当年我们白手起家创办实达,实达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就是因为我们有良好的信誉。因此我们也积累了很高的公众信任度。第二次又是白手起家创办新大陆,还是仰仗着我们的诚信。当时,我们没有固定资产,不能办抵押贷款,就凭着银行对我们的信任,福建省农业银行和福建省工商银行分别为我们提供了1000万元的贷款;之后,仅凭一纸签字,德国约克公司的朋友每年都要借我们几百万美元,直到上市。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朋友也纷纷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为什么?道理是不言自明的。良好的客户关系、劳资关系、银企关系和社会关系是新大陆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是竞争的法宝,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一定数量的资本,但是,我对财富的理解,绝不仅仅是金钱,信用比挣钱更重要得多。

记者:你们是第一批靠知识下海的,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精神动力?

王晶:我们都是研究所出来的,多年来眼睁睁地看到许多研究成果静悄悄地躺在实验室里不能转化为生产力,甚至在形成一篇论文时就已经寿终正寝了,看到能写皓首穷经的科研人员为已经变成一堆废纸的科研成果而痛心疾首,心里很不是滋味。准确的讲,创业出于三个目的,一是创办一个实业,使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二是创造一种机制,使知识份子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三是提供一种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知识份子科技报国和产业报国的梦想。当年胡钢创办实达时,就取意为“实为创业之本,达则兼善天下”,新大陆则直接秉承了实达的创业理想,为的还是那一片心灵上的新大陆。所以,真正支撑我们这一代人创业的还是那个科技和实业报国的理想,别人说我们是现实主义,我们认为自己是理想主义。

记者:新大陆在战略选择上,是否体现了这种理想主义?

王晶:我认为是有的,比如创业时我们并没有选择贸易,当时所谓的高科技公司几乎都在流通领域淘金,新大陆选择了一条很苦的路,做的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包括后来的自主技术创新,新大陆没有满足做技术贩子,而是不惜血本,耗巨资投入研发,这样做,没有一个理想和概念的支撑是不可能的。同样,我们后来在多元化战略上,遵循的也是相关多元化和比较优势原则,我们并不浮躁,不是什么赚钱做什么,始终寄托了一种理想。几年来,新大陆一直保持着平稳、高速的发展,考的就是我们的爱国、报国的情怀。可以说,在未来的社会里,德商是最大的赢家。

自主创新:说到不如做到

记者:胡钢和您可以说都是书生出身,都有书生情结,我说新大陆有几项在国际上叫得响的技术,比如紫外C消毒技术,二维码技术,TSGF癌症早期检测技术等,这几项技术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你们的发明创造,与这种情结有没有关联?

王晶:可以说,没有这种情结,也就没有这些技术的诞生。中国知识份子自古以来就有忧国忧民的情怀,所谓“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居僻野之荒则忧其君”。新大陆之所以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科技知识份子,就是因为新大陆始终打出爱国的旗帜,所以吸纳了一大批来自国内外的优秀企业家和学者。刚才你提到的三项技术,带头人都是留学海外的博士。

记者:这几项成果,是否都受了自主创新精神的感召?

王晶:是的,自主技术创新是新大陆一向提倡的。在企业发展上,我们始终坚持确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认为,核心竞争能力包括三个要素:其一是要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其二是确定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及科研成果的快速转换能力;其三就是要在涉足的行业拥有核心技术。

在这方面,新大陆的例子很多。比如,我们环保公司的技术带头人,就是看到国内在紫外C消毒领域的技术空白,抱着对中国水环境的忧虑,才携带着欧美先进的紫外C技术,告别了10年海外的优越生活,回国创业,一年内做了100多个示范工程,每个都是中国第一,中国周边国家也在关注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在大水量紫外C消毒领域,新大陆成为中国第一家“吃螃蟹”的人。

新大陆生物公司的拳头产品---TSGF的癌症早期检测试剂,从研发到生产华了6年的时间。也是基于对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视,我们采取“借外脑”的方法,吸引了一批海外学者,参与到这一大课题的很多个子课题的阶段性研究中。现在,TSGF已经获得了国家一类药号;我们在投身到“二维码”领域时,发现使用国外的“二维码”,由于码制掌握在别人手里,所以很不安全。于是,我们投身于二维码码制和识读机具的研发,使新大陆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自己码制的公司。这些国际一流水平的智力成果,是新大陆快速发展壮大的“实”的利器。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与当时的出发点和定位是息息相关的。

记者:新大陆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在80%以上,这在国内的企业是很少见的。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新大陆似乎有一支快速反应部队?

王晶:长期以来,科研成果转化在我国一直是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绝大部分科研成果在通过鉴定或发表了论文以后就被束之高阁。而新大陆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达到80%以上,这与我们的机制不无关系。近几年来,新大陆开发新产品近百项,列入国家“九五”攻关项目的就有3项,国家火炬项目9项,国家级新产品7项,国家级推广项目3项,获国家专利近20项,填补国内空白多项,省级项目更不用说了。新大陆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确实反应比较快。前年我去美国硅谷,几位博士对我讲,在美国,从一个idea到产品,最长时间不能超过6个月,一般在3个月左右,否则就会失去竞争力。实际上,新大陆的科研成果转化,就是在3至6个月之间。为什么会这么快,就是因为新大陆有一套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创新机制;我们不是坐在家里闭门造车,而是从立项、研发、检验到最后投放市场,都始终和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紧密联系。因此,我们的科研成果转化率高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企业文化拒绝作秀

记者:新大陆的形象,外界看来比较低调,总有一种“名不副实”的感觉,当然是实大于名的名不副实。当今时代,企业作秀行为比比皆是。比如喊得很响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有许多作秀的成份。有人忙于总结企业的口号,有人在造概念,企业文化与企业实做是两张皮。然而,在新大陆听不到豪言壮语,从老总到员工,很多人都有一种忘我的工作习惯,没有人逼迫他,而是出于自觉。有人曾经问我的一位员工:“新大陆给了你什么好处,你这样拼命?”他回答说:“是我们的企业文化”,他这样回答,让我很感动。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新大陆比比皆是。

我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背后是产品,产品的背后是人,人的背后就是企业文化。

记者:新大陆立志要打造一个教导型组织,这是为什么?是否出于一些深切体会?

王晶:企业要想保持持续的卓越,就要靠卓越的领导能力,而卓越的领导能力的建立,就需要教导型组织发挥作用。要靠每个层面对部下的逐级教导。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还在起步阶段,中国的创业者历史最长的也就不过20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所有的企业家都是在市场经济中摸爬滚打中不断学习和积累中成长起来的,老的创业者们就是要为年轻的创业者提供教导,使他们少走弯路。领导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教导下级发挥潜能并认同企业文化。新大陆曾经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中高层领导进行过培训,二次创业时的“龙虎计划”、新千年的“高层战略研讨会”以及去年的“金牌总经理培训”,都进行得很成功。通过这样的教导,企业文化得到了有力的宣传灌输,高层领导更能协调一致,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分享到:0
CopyRight@ 2014  新大陆科技集团公司  闽ICP备B2-20050028号  技术支持:一九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