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中外管理 新大陆100%民营的魅力  记者 张辰 02.9

1994年,胡钢、王晶等人创办了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这是他们的第二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是在1988年,他们创办了实达集团,这也是国内率先尝试股份制的企业,因此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那时不可能有纯粹的民营企业,戴顶红帽子吧,于是就此埋下了隐患。

    所以当第二次创业时,他们选择做100%的民营股份制企业。

告别实达

    1988年,福建省电子计算机研究所科技研究所总工程师胡钢带领15名科技人员,凭借25万元资金创办了福建实达电脑有限公司。

    1993年,实达公司已成为中国的“终端王”,是拥有员工400多名、资产逾 5亿、年利润数千万元的全国电子百强企业。而就在这时,胡钢却决定离开实达。“离开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我知道,是一些根本性的原因,加上偶然因素,决定了我的出走。”胡钢说。其实,隐患出在当年胡钢精心设计的股权变异上。

    胡钢等人创办实达的初衷是:能够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变为产品,与国外的产品竞争,而且还要民正体现知识的价值——真正做到按劳取酬!所以应该实行股份制。但当时可以给企业归类的只有三种:国有、集体、个体。可实达一个也不是,没办法,只好给实达挂在“国营与个体联营”上。

    实达的这个“集体”由4个部分组成:某省级机构、胡钢原来所在的研究所.富闽公司和员工。富闽是出资公司占股份25%,员工占股30%,45%是政府部门和电子计算机研究所的。但此后,实达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化;因政策等原因,省级机构和研究所均从实达退出,富闽公司股份占到60%,成为第一大股东。

    在当初设计股份分配时,合股四方的股份大致是平均的,但后来失衡了。胡钢等人提出对实达进行改造,大股东让出部分股份给新来的高科技人才,增大员工股份,减少国有股,使股份趋于平衡,但是行不通。

    公司成立的前几年,主管单位一直不管,企业发展很快。1993年,企业发展大了,正赶上主管单位负责人退休,于是要“关心”企业了,于是就出现了瞎指挥,于是企业开始出现问题,最终从当时的欣欣向荣,变到后来的人心涣散。

    几经思考,胡钢认为,高技术企业一定要有民营机制与它相对应,才有永久的生命力。准民营科技企业一定会有大发展的一天,谁做好准备,谁就能抓住机遇。与其迟走,不如早做准备。王晶等人毅然决然地抛弃在实达所拥有的利益,离开了实达,追随胡钢去寻找新大陆。

一个 100%的民营企业

    1994年3月,新大陆诞生了。这个新大陆,是单纯的民营企业,几个骨干是“合股人”。胡钢有 15%的股份,稍高于其他骨干。可王晶等几个骨干一商量,股权太分散并不好,容易导致决策困难。最后确定,胡钢占股54%,成为大股东。

    但胡钢的大股东身份并非是固定的:随着员工队伍的扩大,尤其是当引进新的骨干时,胡的股份将不断被稀释。这样,进公司不分前后。人人有机会成为股东。就这样,胡钢的股权被一步步稀释到如今的30%多。同时,新大陆也“培养”出了一个个百万富翁。而他自己“股份的绝对价值也是在不断扩大”。

    在新大陆,绝大多数员工持有公司股份,少数骨干持有多数股,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会使股权太分散,同时也解决了员工持股问题。新大陆还通过设立“员工富裕基金”,由工会负责运作,经过3到5年后,根据员工贡献大小进行分配。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的股份制探索者,胡钢的成功实践客观上为股份制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示范。

股份的力量

    创业伊始,除了人之外,胡钢等人只凑了150万。但关键的是人人都有股份而且也终于可以顺顺当当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变为产品了,终于有了真正体现知识价值的地方。人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但有知识加上热情就是活力四射的人。

    新大陆创立于阳署三月,但新大陆创业者的印象中没有一点春天的记忆,因为他们是在没日没夜的工作中度过那年春天的,24小时吃住在公司,也有举家住在公司的。到4、5月,福州正是梅雨季节,那些没有时间去打理的被子全都发了霉。每当胡钢想起当时的情景,总是忍不住心酸落泪。

    好在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新大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到2001年集团总资产超过13亿元。新大陆的发展速度惊人。

    新大陆在市场上成功的秘诀在于,拥有核心技术的新产品不断涌现,成为新大陆的经济增长点。比如领先世界的TSGF癌症检测试剂、中国第一个金卡键盘、中国第一台自助银行的“快办事”。世界首台掌上多功能二维码识读器、中国第一台大水量紫外c消毒系统等。“这些发明,新大陆都会在股份上体现出创新者的价值。”

    胡钢和王晶很清楚,知识分子对于一个高科技企业的意义。为了吸引、激励和留住优秀知识分子,新大陆科技集团不仅在现代企业管理上进行了理性的尝试,而且,还在股权结构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新大陆是国内较早实行股票期权的企业,在新大陆,30%的骨干员工持有公司70%的股份。在初创时期,所有的风险都由公司承担,只有当公司开始赢利的时候,公司才会出让股份给骨干员工,充分体现了公司对知本的尊重。因此,8年来,新大陆的人才流失率很低。

    “在任何消况下,都不要忘记给知本扩张的机会,因为,知本的扩张,也就是资本的扩张。”胡钢感慨地说。

伙伴式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的问题。是当今企业绕不开的问题。人们都知道,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没有充分了解现代企业经营方法的职业经理人的加盟,企业要做大是不可想象的。但胡钢和王晶认为:“目前的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时代尚未到来。现在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法制环境和约束手段还不成熟,道德风险很大。而且,他们的诱惑太多了,信息太多了,加上信息不对称,没有很有效的办法加以约束。所以,老板就很难掌握授权的度。”

    有的老总意识到自己能力不够,想借助外力,就采取偷懒的办法,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以为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一味地依赖,结果出现了更多的问题。有的老总干脆就不聘请职业经理人,老总既要管理又要经营。这显然是不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会制约企业的发展。怎么办呢?在采访中王晶说:“不能纯靠空投空降的职业经理人,企业内部培养职业经理人很重要。同时,在招揽职业经理人加盟的时候,通过股权分配等手段,把职业经理人逐步发展成合作伙伴或搭档。”新大陆把这样的经理人称之为“伙伴经理人”。

新大陆的做法是:建立起利益的共同体,把职业经理人变成既是老板也是职业经理人,使经营者变成双重身份,把经理人发展成合作的搭档。因此,在新大陆,分公司的老板会在总公司持有一定的股份,同时在分公司也持有相当份额的股份。即在总公司的经营班子中,让他持有相当大的股份,同时在设立一个分公司时,由总公司控股,剩下还有一大炮的股权拿出来给经营班子,给分公司的员工。

拒绝捆绑上市

王晶认为,企业是处在变革之中的,企业经营无定式,但却有两条规律可循:一条是要符合国情,另一条是要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两条规律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是研究企业失败的成果,也是由许多企业家付出惨重代价才能刻骨铭心的。

表面上看来,大多数老总都知道企业经营应当符合中国国情。可对照实际经营中的管理特点,却有很大的出入。常见的情形是对国情的理解简单化。中国经营环境是很复杂的,而且也在迅速变化当中,其中最大的特征就是企业受非经营因素的影响深重。

认识国情,还包括要看到我们正处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这一特殊阶段,包括市场无序竞争,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发达,政企不分等等;同时,还要看到急功近利、信用机制不健全等思想价值观的表现,以及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对企业文化和管理的深刻影响等等。由此,不能照搬理论上什么特别好的模式。鼎鼎大名的麦肯锡为什么不服中国水土,在实达翻了船?就是因为它对中国的国情了解太少。

另外,从新大陆的经验来看,虽然说在中国经营企业一定要得到政府的支持 但是在接受政府支持的时候,企业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有一次,政府要给企业一些扶持,福建的很多企业为了争取到政府扶持,纷纷多报产值,但是,新大陆很冷静,胡钢和王晶认为,企业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应少受非经营因素的影响,否则,很容易成为政治荣誉的牺牲品。新大陆“婉拒”了政府的关照,事实证明新大陆的做法是正确的。

 1998年,新大陆有一个上市机会。当时省里提出要捆绑一两家指定的国有企业,就可以得到上市指标。新大陆则从自己的战略目标出发,详细地做了分析思考,认为这会带来许多问题:两种体制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投资方向等都很难融合统一。于是,新大陆断然拒绝了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继续寻找规范、纯粹的上市之路。没有战略的企业客观上投机性很强,急功近利也就在所难免。比如,有的公司为了上市,不顾自己的发展战略,勉强搞资产重组,结果留下许多隐患。然而,在这一点上,新大陆迈出了理智的一步。

民营股份制的胜利

新大陆的成功就是因为公司决策者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解决好两大基础性问题,一是体制,二是战略。

第一,由于赶上了一个比较好的创业时代,使新大陆能有一个良好的体制。其实,股份制特别适合务实的中国人。因为一旦明白是为自己干活,就会焕发出世间少有的聪明和才气。而且眼下是民营企业发展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国家越来越重视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民营企业可以争取到进出口权,也可以上市,对民营企业在投资、贷款等方面限制也将逐步减少,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将非常乐观。

第二,公司的战略是正确的。依靠科技进步,在技术开发和产品推广方面,始终坚持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依靠高科技产品引领市场。特别是这几年,新大陆先后开发了几十种新产品、新项目,这些产品大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当然,新大陆能有今天的发展,也因为新大陆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又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的管理制度。

新大陆人始终认为,民营股份制体制最能适应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一是民营体制产权明晰,所有者能更正到位;二是员工持股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造价值的特点,能为员工提供源源不断的积极性和企业发展动力。

再看实达

其实,新大陆的成功和实达的曲折道路都印证了这个道理。从 25万元起家,胡钢等人的创业团队创下了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奇迹----实达,而后他们又以百分百的民营股份企业的目标,开创新大陆集团。

自此实达进入叶龙时代,但实达内部股权争夺战始终没有停止过。福建省计算机设备厂和中国富莱德公司分别是实达的第一和第二股东。而他们是国有资产,所有者不到位。导致了实达多项投资失误,最终引发实达内部管理危机并使企业的业务陷入窘境。叶龙将实达带到了高峰却也堕入了谷底。最后叶龙为力保其位,将当时实达工会所持有的股权悄然出售,引来战略投资者北京盛邦,但利益平衡的最终结果竟是叶龙出局。之后,贾红兵出任总裁,不到半年贾红兵辞职,代表第一大股东北京盛邦的蒋晓东又开始执掌帅印。这种股权争斗而造成人事的频繁更迭,可谓企业发展之大忌。

不论实达今后的道路如何走,也许有一天它可能还会创造辉煌,但曾经走向ST那段痛苦的经历却是永远都抹不去的伤痕。相比之下,创办仅8年的新大陆如日中天,其中原委令人深思。

分享到:0
CopyRight@ 2014  新大陆科技集团公司  闽ICP备B2-20050028号  技术支持:一九网络